欧美学院学子以译为介,积极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时间:2024-04-18 作者:苏兴遥 来源:欧美语言文化学院

为更好推动中国与东盟在非遗保护的交流互鉴和文化互动,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发出更响亮的南宁声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于4月12日-18日在南宁市邕州古城·三街两巷、新会书院、邕州剧场、人民剧院盛大举行。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李碧琳、蔡健瑜、容化媞3位同学受邀参加提供翻译服务工作。

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以中国和东盟灿烂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展开幕活动、中国—东盟非遗大集市、中国—东盟非遗展演、中国—东盟非遗主题交流展示、中国—东盟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等活动,实现非遗保护多种形式的立体展示,搭建中国—东盟携手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保护与传承的合作交流平台,为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增光添彩。中国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海南等17个省(市、区)与东盟6个国家88项非遗项目,以及广西区内的27项非遗项目汇聚非遗周,323位非遗传承人精彩亮相绿城南宁。

活动邀请了来自越南的嘥剧、中部发牌唱曲艺术、占族人的陶瓷工艺、米池乡扁米制作技艺、藤编技艺、面塑制作技艺,缅甸的黄香楝文化习俗、漆器制作工艺、泼水节文化习俗,泰国的孔剧、诺拉舞、北部陶瓷制作技艺,柬埔寨的面具制作技艺、丝绸纺织技艺、莫尼梅卡拉古典舞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传统器乐舞蹈,以及中国的太极拳、侗族大歌、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二郎山花儿、格萨(斯)尔、伊玛堪与口弦琴等中国各省市和东盟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创意作品,在三街两巷以中国传统商贸大集的形式打造非遗融入当下生活、交流互鉴的一次博览会。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医药,民俗等非遗项目,感受悠闲轻松又充满文化氛围的节日氛围。

在活动现场,李碧琳、蔡健瑜、容化媞3位同学主要负责向外宾翻译介绍中国非遗文化技艺,包括栩栩如生的壮锦、精妙的剪纸艺术、美如画的西村窑、和精致的宋代点茶。借此,中国非遗传承人们得以更好地将中国技艺传达给各位国外使者,将中华优秀文化推向全世界。整场活动中,同学们工作积极主动、认真沉稳,受到活动主办方和中外来宾一致好评。

欧美语言文化学院将充分发挥学院的语言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挥外语翻译人才在对外合作交流中的作用,不断在对外开放合作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